我与文学(一)◎张美华曾经稀里糊涂地投过几次稿,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早些年,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在杂志或书刊背面有投稿地址,以书信的方式送到邮局投进邮筒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本市教育部门组织小学生参加《歌颂祖国,唱响家乡》征文大赛活动,授课老师允许家长参与辅导。
我给女儿辅导的作文竟意外获得全市四年级组特等奖拿到奖状和奖品的那天,我和女儿互相拥抱着欢呼:“我们得奖了!我们得奖了……”我时常想起上学的时代,老师将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欣赏时,面对同学们齐刷刷地投过的羡慕的眼光,心里就漾起自豪、得意的波澜。
2010年的春天,我心血来潮,又一次投稿上海的《特别文摘》杂志社无聊的时候,突然接到邮局打来的电话,相熟的营业员兴奋地告诉我,说《特别文摘》杂志社给我邮来一本《特别文摘》书刊,还有六十元稿费我疑惑地问:“给我的?”“是!快来取吧!”我激动得眼泪差点儿流下来。
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终于变成铅字的时候,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溢满心房孩他爸举着那本《特别文摘》让每一个来串门的村里人看我的文章,看文章下面的名字,“看,第一篇就是美华的文章”“写得真好,真有才华”每一个村里人看了文章之后都如此感慨,每一个熟识的人都知道我会写点儿东西。
我高傲地认为从此我可以搞创作的事情,走一条“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路我信心满满地终日写稿,投稿,可是我在如火般炽烈的期盼里,再也没有听到邮局营业员清朗的声音严重的挫败感使我失去耐心,无情的打击冷却我追求梦想的热情,我偃旗息鼓,恢复往日的平静。
《吉视乡村》频道播出农村短剧,剧本来自四面八方的底层文学爱好者的手笔我异想天开,铺开稿纸,拿起笔,用我燃烧的热情编织短剧剧本我做梦都梦见我的剧本被编导重视,被排成短剧热播我一次次地用笔输出才华,一次次地把希望寄出……而后,听到编导一次次的婉拒:剧本没有亮点,没有故事情节……。
2023年4月,我在手机头条里翻看以前发过的文章,在一篇展现十万多的文章下面有一则《盛世好文学》全国原创大赛征文广告,一颗深埋心底的文学种子又开始萌发,生机勃勃地成长我迫不及待地点开链接,报了名,很快加上盛世好文学组委会吴老师的微信,将文章《母亲》传到吴老师的微信里。
吴老师发来参赛链接,我真真切切地看到我的文章进入参赛流程我高兴得忘乎所以,发朋友圈,发兄弟姐妹,郑重地叮嘱他们给文章点赞、转发我开心得几夜没有好好睡觉,深夜一两点钟又突发奇想,在一张纸片上写了一首所谓的诗歌《不必再见》,用手机拍照传给厦门翰墨百家书画院(现更名华夏诗书画家)组委会的蔡老师,很快蔡老师也给我发来参赛链接,看到端庄隽秀的毛笔字,如诗如梦的山水画,听着古典音乐,我不敢相信从不懂诗歌的我竟如此轻而易举的成功。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又写《人生感悟》《小小孩》发给蔡老师,蔡老师纠正一下格式传到参赛页面——原来是真的,梦想真的很容易实现的!蔡老师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噢,网络时代网络铺天盖地,偏僻的巷子不再清静。
比赛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我决心投稿,在夕阳无限好的晚年里找回曾经热爱的文学,用文字书写生活,用文字伴随前行的路2023年6月,我请教百度,下载QQ邮箱,写一首《我是一朵云》发给公众号“安澜文学”,从那以后在网上结识了“安澜文学”的主编韩老师。
作为在写作方面初出茅庐的我发出的稿子大多是“面目丑陋”“惨不忍睹”,韩老师耐心地修改,有的地方大刀阔斧地砍掉、有的更换适合的名字、改正错别字……经韩老师“修理”过的文章语句通顺、言简意赅我不得不从零基础开始学起:标点符号的运用,“的、地、得”的用法,段与段之间的关联,用词要恰当,含糊的字一定搞清楚……每篇文章发出来,我都要认真核实一下,看文章改动的地方,思忖为什么这样改,争取以后的创作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写完一篇稿子,反反复复检查,修改,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为止前些日子,韩老师把我拉进他的“微悦读”群,能得到韩老师的赏识是何其荣幸的事啊!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让自己的文字被主编认可,与读者相见,是今生最感荣耀的安慰。
江苏淮安人杰地灵、群英荟萃,面对群内行业前辈,我自愧不如入行两年,“现学现卖”,与佼佼者的群友们相差甚远,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群友们像一家人一样,在群里一同欣赏美文,探讨文学知识写作两年,收效甚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以前的蹉跎岁月追悔莫及。
感谢盛世好文学组委会吴老师,华夏诗书画家组委会蔡老师一直以来发文章促进我的学习,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文学成长的路上给予的谆谆教诲、鼓励和支持,我将终生难忘(作者简介:张美华,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