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强港之梦
《我的强港之梦》
(厦门港的发展与改革)
作者:陈鼎瑜
【作品简介】
厦门港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早在1684年,厦门港就正式设立口岸发展对外贸易,1842年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80年厦门港建成第一座趸船浮码头,1936年进出港船舶达2493艘次,为解放前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后至八十年代末,港口建设步伐逐步加快,1982年7月,东渡港区一期工程4个深水泊位试投产,支撑厦门经贸快速发展。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983年起步时仅为3292标箱,经过17年的努力,至2000年首破100万标箱,再经过新世纪17年,2017年首次突破1000万标箱,超越了高雄港,年进出口船舶达到45205艘次。2019年4月,福建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联合批复《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明确,厦门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干线港、邮轮始发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确定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和四大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之一。
陈鼎瑜先生2018年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董事长领导岗位退休。作为一名厦门港的老港口人,鼎瑜先生见证着厦门港的发展,整个职业生涯都陪伴厦门港的成长,厦门港快速发展倾注了他的所有心血和智慧;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辛勤耕耘港口事业四十三载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厦门港口协会理事长身份,还在为厦门港的发展殚精竭虑。
鼎瑜先生撰写的《我的强港之梦》,我们看到强港之路需重视的要素要点都提纲挈领、朗朗上口地跃然纸上,相关案例阐述亦栩栩如生。重点突出厦门港建设发展三方面:一是打造对台运输形式最丰富港口,突出厦门港的区位优势,推动两岸港航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二是打造国际一流港口营商环境,通过“降成本、优服务、补短板、提效率”,提高厦门港竞争力;三是建设领先型智慧港口,近几年来,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智慧物流平台试点项目已列入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智慧物流平台和传统岸桥远程操控自动化升级项目荣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桥,有效推动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其中诸多意见和建议,从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还能如此孜孜不倦,认真地研究自己曾经奉献过的领域,并且提出如此多的见解,没有对厦门港怀有无限的热爱和广博的情怀,是很难做到的。
“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厦门市委、市政府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这一口号正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1986年,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围绕“加强对台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和“逐步实施自由港政策,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这两个基本战略思想,成为指导厦门城市中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蓝本。鼎瑜先生的这本书中,以新思想为遵循,回顾他丰富的港口实践经验,务实地提出港口发展和自贸创新的建议,剖析了厦门港在经济社会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对于推动大众创新,形成有利于港口发展的氛围,乃至厦门市探索加快建设自由港,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我相信本书对于厦门港建设绿色智慧港口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谨为序。
吴顺彬
2019年6月13日于厦门港口管理局
【作者简介】
陈鼎瑜(厦门港口协会理事长)
中共党员,汉族,1957年5月出生,福建晋江人,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原董事长、中国港口专家、厦门自贸委专家顾问、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专家委员、2017年中国航运名人、高级经济师。从事港口物流产业运营管理40多年,对港口行业宏观发展规划及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有深层次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先后推动厦门国际港务挺进国际资本市场(在香港上市)、厦门港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厦门自贸试验区“单一窗口”等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