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普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科学家到科普工作者,分别在科学传播的不同环节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何说科技需要跨领域、跨学科的交融和互联?9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主办,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心、澎湃新闻承办的“多元交融 互联未来——上海网络名人走近科技创新”专场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现场举办。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围绕“科普”话题,“混知”账号负责人陈磊表示,漫画科普不只是好玩,更需要背后对于硬核知识的精准理解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学者许金祥表示,科普不只是传播知识,更是科学方法、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精神的弘扬。
当科学知识从实验室与象牙塔走出,漫画、视频等载体为科普工作提供全新叙写方式,大众和前沿科技之间的信息差逐渐被拉近,仍有一些不变的准则成为当今时代科学传播的“坐标轴”漫画科普不止于“好玩”“科普的目的不是马上培养科学家,而是要让普罗大众多知道一点点。
每个人多知道一点点,我们的国家就会前进一大步”在“混知”账号负责人陈磊看来,科普传播就如同做好科学的“后勤”工作,把科学家在科研一线奋战的成果传递给后方受众
“混知”账号负责人陈磊“决定把科普画成漫画,源于我自己对漫画天生的热爱漫画图像化的语言有着好玩、直观的特点,长大后即使老师教的知识全忘了,但当年看过的漫画细节都记得因此我决定顺应天性,把科普做成漫画,让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过程。
”陈磊展示了如何以漫画讲述万有引力、时空共振、电子跃迁等概念,生动的图画为科学知识插上了翅膀,触及更多受众回顾过去多年的漫画创作经验,他认为漫画科普离不开三大核心要素:想象力、对知识严谨精准的理解、对科普的理解。
“想象力让我们把枯燥的故事变成大家都喜欢的图画,学习得以成为有意思的事情但在看似好玩的漫画背后,必须有对硬核知识的精准理解”陈磊现场介绍了关于“漫画讲微积分”的新作品,函数中的X、Y在漫画里被想像成不停产生互动的两个角色。
“这本新书已经写了两年还没写完,这两年里真正用来画漫画的时间不到两周,而我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不停地演算推导每天随身携带电脑,家里放一块黑板,从代数、几何的角度不停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吃透知识才能实现从知识到漫画创作之间的跳跃。
除了微积分,其他科普内容背后也都需要这样的劳动”
“混知”账号负责人陈磊现场分享坚持创作多年,陈磊始终希望以漫画形式触及普罗大众,让原本并非物理、金融、历史等专业的群体也能透过漫画了解到这些学科的细微切片“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就如同5米高的参天大树,虽然结出硕大的红色苹果但只有20%的人能触及。
而科普工作者的作用,就是在旁边再种一些1.5米高的小树,即使果实不够大不够甜,但至少能让更多人尝到苹果是什么味道浅尝辄止也好过望而却步”“科普不只是传播科学知识,还关乎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科学精神”深耕粒子物理学研究15年,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学者许金祥介绍了自己的缪子探秘之旅。
“过去十年,我们主要做的其中一个实验就是以千万分之一的精度研究缪子的磁性,可以测量到小数点后十位数由于缪子的穿透能力非常强,我们也能够用它对非常大的物体进行成像比如140多米高的金字塔,X射线穿透不了但缪子可以做到。
”回顾研究之路,许金祥表示国际合作对科学研究的进步非常重要,背靠上海交大的平台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有赖于上海市科委的专项支持,得以实现缪子源装置的开发与运用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学者许金祥长期做科研之外,许金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缪子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办法将它科普给大众?为了让隐形的缪子“现身”,许金祥与学生一起研制出“宇宙射线一缪三看”的科普装置一是通过云雾室,让缪子穿越过饱和状态的酒精蒸气实现电离,其路径就会凝结,如同飞机飞过天空留下的“尾巴”。
第二种是火花室,火花室内部有很多平行的电极板,充满了惰性气体,电极板之间约5千伏左右的高压会使粒子路径放火花,通过火花路径可以观察缪子的路径第三是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紫外光对准塑料闪烁体时会发亮,缪子通过塑料闪烁体后会产生光,以此方式可以探测到缪子穿过的信号。
“科普不只是传播知识,更是科学方法、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精神的弘扬这是我认为对科普最高级的诠释目前除了专注科学研究之外,我也在努力往这一方向发展”许金祥讲述了此前在钱学森图书馆借鉴的感悟,表达自我对“科普”的理解。
他相信前沿科学的普及能够激发青少年和公众对科学的热情、点燃探索未知的动力与此同时,许金祥表示期待更多跨学科的合作,他认为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通过不同的领域融合可以发现新的突破点“就像我个人的经历,到处跑绕了世界一圈。
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会有无限的可能”“空中成像”让科幻变成现实90后青年科学家、科技公司董事长、尖端技术探索者……属于韩东成的头衔很多然而故事的起点,只是一场青涩梦想和2万元初创基金韩东成自201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之时开始创立东超科技,瞄准了新型显示尖端科技,重点关注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
为了呈现空中成像的效果,需要将射线在光场汇聚,做成产品绝非易事,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确定研发方向、实现人才召集、漫长的技术探索,韩东成的团队中途几度陷入瓶颈始终没有放弃,研发出国内第一块负折射平板透镜,公司逐步迈上新台阶,技术也实现快速转化应用,如今已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过去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的材料长期被日本的一家公司垄断,现在我们成功地跟跑、并跑到领跑,目前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韩东成说当日活动现场,韩东成也展示了这款“空中成像提词器”这套设备搭载“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可将常规提词器的提词界面于空中直接成像,不依赖其他实体显示介质,仅正面使用者可见,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助力演讲者们“潇洒脱稿”轻装上阵。
据韩东成介绍,目前东超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该材料的核心企业这一技术已经被运用于5+X的多元场景,开展多领域合作例如在消毒柜、医废领域进行探索;在汽车领域,助力打造空中显示智能座舱场景;在民生工程领域,开发的非接触式垃圾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推广应用;在展览领域,打造更具科技感和沉浸式的展示体验。
未来这种技术还将继续与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展览展示领域结合,打造创新生态体系,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真正实现“变科幻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