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社投稿怎么样知乎文章(“有虞氏皇而祭”:中国第一王朝的历史,这部书比《史记》更详细斯诺登再爆猛料:全世界还没意识到,黎巴嫩的爆炸是件很严重的事)
发表时间:2024-09-24
《礼记》,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代的礼制 要了解上古中华文明是什么样子,《礼记》就是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对于有虞氏建立的虞朝,《礼记》的记载比《史记》详细得多,使我们对于这个中国第一王朝有了更深的理解 《礼记·王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虞氏皇而祭。
” 什么叫做“皇”?郑玄注云: “皇,冕属也,画羽饰焉” 也就是说,有虞氏在祭礼上会戴着画有羽毛的冠冕 《周礼·春官·乐师》记载,戴着鸟羽的的乐舞就叫做“皇舞” “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郑众注:“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从古文“皇”字的造型我们也能看出,“皇”是一顶上面插着三根鸟羽的帽子

古文“皇”又写作“”,的字形直接就是把鸟羽画出来了,读音也与皇完全相同,郑玄和许慎都说“读若皇” 《说文》曰: ,乐舞以羽自翳其首,以祀星辰也 皇舞是祭祀星辰的舞蹈,主要是在雩祭的时候使用《周礼》就说: 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祀。
看看如今的羽舞,头上也是必然有鸟羽的,这是有虞氏当年祭星时就已经传下来的“皇而祭”传统

那么,有虞氏当年“皇而祭”是什么样子的? 看下图,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这个头顶上三根鸟羽的人面造型,就是仰韶文化中常见的图案 仰韶文化盛行瓮棺葬,与“有虞氏瓦棺”的记载完全吻合,是有虞氏鲜明的文化特征 有虞氏禘祭黄帝,所以图案中的人面就是黄帝本尊,也就是太一天帝 在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都发现了大量黄帝神面纹,这些地方也都无一例外出现了大量有虞氏特色的瓮棺葬。
比如下面这个黄帝神面,人头上戴着的就是鸟羽,和“皇”字的造型一模一样,再一次证明了甲骨文就是有虞氏发明的文字

再来看看下面这些,半坡遗址的黄帝神面上戴着皇冠,鸟羽被画成鱼形,但鱼形边上依然保留了鸟羽的羽毛。

再看下图,是姜寨遗址的黄帝神面纹,大部分也都是鸟羽,只有一个是把鸟羽画成了鱼形。

由此可见,“有虞氏皇而祭”的历史最晚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盛行,到了四千多年前的后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样的羽冠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头上有鸟羽的样子没有改变,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