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见过阳光在茶汤里跳舞?当晨光斜斜地穿过竹帘,在粗陶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粒粒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缓缓沉浮。这样的时刻,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的美好。
小院不必大,容得下一棵会开花的树就好最好是桂花,秋来时暗香浮动;或是梅树,雪落时疏影横斜墙角随意种几丛修竹,风过时沙沙作响,像是岁月在低语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要故意留些缝隙,让倔强的青草得以生长,每一步都踏着生命的柔软。
茶室最好是木结构的。老榆木的梁柱带着天然的纹理,经年的包浆泛着温润的光泽。窗棂不必太规整,略有些歪斜反而更显生动。记得在檐下挂一串风铃,不必名贵,粗陶烧制的就好,风来时叮咚作响,像是远方捎来的问候。
茶要慢慢煮。看着铁壶里的水珠从珍珠大小渐渐变成鱼眼,再化作涌泉。取一撮陈年普洱,看深褐色的叶片在沸水中舒展,像迟暮的美人重新跳起年少时的舞。第一泡总是要倒掉的,如同我们总要学会放下某些执念。
书要随手取阅。不必刻意挑选,书架上哪本跳入眼帘便读哪本。可能是泛黄的《陶庵梦忆》,也可能是新买的《山之四季》。读到会心处,不妨合上书页,望着院角的蛛网发会儿呆,让文字在心里慢慢沉淀。
雨天最宜烹茶。看雨滴在瓦檐上连成水晶帘幕,听雨打芭蕉的韵律。泥炉里的炭火偶尔噼啪作响,应和着雨声的节奏。这样的时刻,连孤独都带着诗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陪你静默。
其实我们渴望的,不过是一处安放身心的所在。这个时代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能有一方小院容我们慢下来,看一片茶叶如何沉浮,观一朵花怎样开放,等一壶水慢慢烧开,已是莫大的奢侈。
有个小院,造个茶室,读书喝茶。这大概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乡愁:在喧嚣中守住一份清欢,在繁华里修得半日闲适。毕竟,生命最美的模样,莫过于在寻常日子里,活出诗意与从容。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